逻辑何为・晋荣东个人网站
学术成果
教学资料
 
您的位置: 首页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晋荣东 华东师范大学逻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办公地点闵行校区哲学系2305

办公时间星期三14:00-16:00或电邮预约

电子邮箱rdjin@philo.ecnu.edu.cn

教师主页http://jinrongdong.faculty.ecnu.cn

通讯地址200241)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 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逻辑史(中国古代的逻辑与语言)

    非形式逻辑和论证理论

    批判性思维 

   中国近现代哲学

► 主要科研项目:

   1、以推类论述为中心的中国逻辑思想研究;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批准号:2024BZX110;主持。

   2、基于推理担保机制的逻辑、名辩比较研究;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号:16BZX080;主持。2021年8月本项目经审核准予结项,等级良好,结项号:20212383。

   3、冯契哲学文献整理及思想研究,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号:15ZDB012;参与。2021年5月本项目经审核准予结项,等级良好,结项号:2021&J074。

   4、先秦推类研究:以当代论证理论为视角;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1YJC72040002;主持。2015年10月本项目经审核准予结项,结项号:2015JXZ1839。

   5、知行哲学的当代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十二五”重点课题;项目号:11JJD720019;参与。

   6、中国文化的认知基础与结构;2010年度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号:10&064;参与。本项目已于2016年4月经鉴定结项

   7、中国近现代哲学的重新审视问题研究;2010年度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10AZX002;主持子课题“近现代名辩研究的再审视”,最终成果《中国近现代名辩学研究》已公开正式出版。

   8、当代逻辑若干转向的哲学审视;2007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号:2007BZX002;主持。

   9、逻辑、理性与社会——现代中国思想家的理论与实践,2007年度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项目号:07SG31;主持。

   10、非形式逻辑及其哲学意蕴;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号:NCET-05-0426;主持。


► 教育背景:

    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硕博连读(1993.09-1998.07),获哲学博士学位

    2、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本科(1989.09-1993.09),获哲学学士学位

► 工作经历:

    1、华东师范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委员(2022.11-2026.11)

    2、华东师范大学本科哲学专业点(教学点)责任教授(2018.08.01至今)

    3、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2003.10-2006.03,2017.10至今)

    4、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学委员会委员(2006.03-2011.06,2017.03至今)、主任(2017.03至今)

    5、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主任(2017.03至今)

    6、华东师范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2001.12-2004.09,2013.05-2018.07)

    7、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位委员会委员(2013.04-2018.06)

    8、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11.06至今)

    9、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9.06-2011.06)

    10、华东师范大学逻辑学教授(2006.12至今)

    11、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助理(2003.10-2007.06)

    12、华东师范大学逻辑学副教授(2000.08-2006.12)

    13、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2000.06-2003.09)

    14、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逻辑学讲师(1998.07-2000.08)

► 访学经历:

    1、加拿大温莎大学推理、论证与修辞研究中心(CRRAR, University of Windsor, Canada, 2009.09-2010.08)

    2、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文学科(Osaka City University, Japan, 2004.10)

    3、挪威卑尔根大学科学论中心(SVT, University of Bergen, Norway, 2000.05-08)

► 主要荣誉与获奖:

  ► 科研类:

    1、上海市第十三届(2014-2015)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16;《中国近现代名辩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独著)

    2、中国逻辑学会第三届优秀成果科研奖三等奖(2012;周山主编:《中国传统类比推理系统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撰写“四柱类比推理系统”,第105-173页)

    3、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08;《30年来中国逻辑的成就、问题与出路》,独著)

    4、上海市第八届(2004-2005)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6;《逻辑何为——当代中国逻辑的现代性反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独著)

    5、上海市第六届(2000-2001)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02;《李大钊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独著)

  ► 教学类:

    6、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22;“以当代中国哲学原创理论‘智慧说’为统领,推动教学、科研、育人的一体化”,排名第三)

    7、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同上)

    8、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课程、教材、教学三协同提升本科生逻辑思维素养的探索与实践”,排名第一)

    9、华东师范大学优秀育人贡献奖(2021)

    10、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2008)

    11、上海市重点课程《逻辑导论》(2008,主持)

    12、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2006)

     13、上海市育才奖(2004)

    14、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三等奖(2003;彭漪涟主编:《逻辑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撰写第十章“非形式的逻辑:论证与论辩”,第358-399页)

    15、上海市申银万国奖教金三等奖(2001)

    16、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2001;“哲学素质教育新途径的探索与实践”,排名第三)

  ► 人才类:

    17、上海市曙光计划(2007)

    1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

  ► 社会兼职:

    1、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2016.11-2020.12;2020.12-2024.10;2024.10至今)

    2、金岳霖学术基金会理事(2015.01至今)

    3、中国逻辑学会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14.05-2020.11;2020.11至今)

    4、辞海编辑委员会逻辑学科分科主编(2013.10至今)

    5、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7.08-2011.06;2011.06-2015.11;2015.11-2022.05)暨秘书长(2011.06-2015.11;2015.11-2022.05)

    6、上海市逻辑学会理事(2007.03-2012.12;2012.12-2016.11;2016.11-2021.01;2021.01-2024.12;2024-12至今)、副秘书长(2007.03-2012.12)、副会长(2016.11-2021.01;2021.01-2024.12)、秘书长(2021.01-2024.12)

    7、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2018.11-2022.11;2022.11至今)

 

► 著作:

    1、《中国近现代名辩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552页,45.7万字,ISBN:978-75325-7662-3。

    2、《逻辑何为——当代中国逻辑的现代性反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362页,35.6万字,ISBN:978-7-5495-6199-5。相较于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本版略有修订与增补。

    3、《逻辑何为——当代中国逻辑的现代性反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13页,31.3万字,ISBN: 7-5325-4247-55。

    4、《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与陈卫平合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00页,6.8万字,ISBN: 7-80681-081-1,撰写第4-6章。 

   5、《法不容情:法家思想的演变》,辽海出版社,2001年,159页,12万字,ISBN: 7-80649-995-4。

    6、《李大钊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57页,30万字,ISBN: 7-5617-2187-0。

    7、《功不可没的法家思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159页,12万字,ISBN: 7-80507-281-7。

► 教材:

    1、《中国哲学史》,杨国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588页,59.0万字,ISBN: 978-7-04-060956-1。撰写第七章“惠施和公孙龙的名学”、第八章“后期墨家的哲学与逻辑思想”、第三十七章“李大钊和陈独秀:走向唯物史观”。

   2、《逻辑学基础教程(第三版),彭漪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308页,39.8万字,ISBN:978-7-5675-5671-3。具体承担本次修订工作。针对2009年修订版,订正了若干文字的表述,完善了部分内容的解释,增加了重要术语的英译,替换了部分练习题。

   3、《中国哲学史》,杨国荣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477页,54.2万字,ISBN: 978-7-300-15386-5。撰写第七章“惠施和公孙龙的名学”、第八章“后期墨家的哲学与逻辑思想”、第三十六章“李大钊和陈独秀:走向唯物史观”。

   4、《逻辑学基础教程》(修订版),彭漪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71页,35.4万字,ISBN: 978-7-5617-6487-9。作为两名修订人之一,承担部分章节的修改任务,对其余章节的修订提出意见,重写第十一章“论证”。

   5、《逻辑学导论》,彭漪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41页,38万字,ISBN: 7-5617-2291-5。撰写第十章“非形式的逻辑:论证与论辩”。

 

 
晋荣东 版权所有 | 联系地址:200241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 联系我们:rdjin@philo.e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