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何为・晋荣东个人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2014年11月1日参加批判性思维研讨会暨上海市逻辑学会2014年会

发布日期: 2014-11-04   浏览次数 91
 

    2014111日,“批判性思维研讨会暨上海市逻辑学会2014年年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召开。会议由上海市逻辑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旨在探讨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推进批判性思维教学。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上海外贸学院、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单位的近40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上海市逻辑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黄伟力教授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逻辑学会会长冯棉作了学会工作报告,从开展学术活动、广纳会员、增进逻辑学界交流、规范管理、健全理事会工作制度等方面汇报了2014年度学会的工作情况。复旦大学副教授、上海市逻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邵强进作了学会财务报告。

    会议以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为主题安排了三个学术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晋荣东教授作了题为“关于批判性思维理论与教学的几点思考”的报告。就批判性思维定义的多样化问题,报告中采用了《德尔菲报告》所建议的定义: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自我校准的判断力。在此基础上,他从四方面探讨了批判性思维理论和教学的一些问题。第一,在强调批判性思维的技能维度时,不能忽视了对批判性思维的习性的培养;第二,逻辑能力固然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内容,但批判性思维所要求的思维习性已超出了逻辑的范围;第三,批判性思维旨在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情境进行解释、分析、评估、推断和说明,就此而言,形式逻辑所提供的方法与规则并不充分,非形式逻辑在这方面更能够有所作为;第四,批判性思维的技能维度表现为一套规则体系,但批判性思维并不能归结为对规则体系的明确认知,最终其决定作用的还是个体的判断力。报告最后指出,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理论与教学的诸多问题,现阶段都尚未达成共识,处于多元探索与实践的阶段。

    复旦大学陈伟副教授作了题为“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认知和建构”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国内批判性思维教学的轮廓:我国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紧接着从认知角度来讲批判性思维的课程性质,指出:批判性思维课程与其他课程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四种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的架构体系,主要表现为:强调批判性思维逻辑视角的传统逻辑的改进,强调论证型式的以非形式逻辑为主体内容,强调日常运用的认知视角,强调理性分析和技能标准化的国外教材,并就这四种架构体系引发的批判性思维是否是科学、批判性思维本身需要哪些基础知识作为根基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报告最后详细介绍了复旦大学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之路。

    同济大学崔映宇副教授作了题为“高等院校非文科专业批判性思维渗透式教学的思考”的报告。报告中采用了恩尼斯的定义: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此定义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反思性、正当性、真实性、对话性、创造性等特性,进而将这些特性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采用以理解学习主题、设计合适问题为起点的符合批判性思维的整体式教学方法来消除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现状。报告详细介绍了医学专业渗透式批判性思维教学实践,首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适当安排课程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并调整课程安排。根据自身实践,谈了几点体会:中学教育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推行批判性思维显性教学不易,其难点在于如何将批判性思维培养和专业知识传授巧妙结合起来。

    三位学者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运用案例生动形象地陈述了他们的观点,使参会人员对这一新型课程教学有了充分认识并引发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田莉莉供稿)

           

            

    

 

 
晋荣东 版权所有 | 联系地址:200241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 联系我们:rdjin@philo.ecnu.edu.cn